侯荣波代表:

首先万分感谢您一直以来关注我市的科技人才现状,对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着深入的思考,更是对于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您的真知灼见。现请允许我们结合我市近期的科技工作,向您就目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做以简单汇报,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2年抚顺市科技人才工作总体情况

2022年以来,抚顺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示要求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聚焦振兴发展,聚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谋深抓实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构筑科技人才引领发展工作格局。

1.培养集聚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一是推进实施市级人才工程。开展2020年度“抚顺英才计划”入选项目中期评估,评估结果由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开展2022年度“抚顺英才计划”申报评选工作,围绕创新创业、哲学社科、教育教学、技术技能等领域,遴选支持人才(团队)16个,发放项目支持资金350万元。二是持续推进市委书记主抓的重点人才项目“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围绕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等12个方面开展工作,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9万人次,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个、优质专业项目8个,抚顺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功晋升省创新工作室联盟,仪表维修高级技师张凤光入选中国能源地质“大国工匠”。三是统筹抓好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次,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025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围绕上市融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供应链金融等内容,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0余人次。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达到省级农业专家标准的涉农人才18名,培训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基层农技人员852人次。持续实施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新增培养对象1254名,总数达到5011名。四是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聘请中科院院士彭孝军为我市科技顾问,与中科院院士陈祖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达成合作意向。深入实施“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引进海外人才6名,与1名人才达成签约意向。年初以来,“带土移植”引进创新团队2个,创业团队1个,柔性引进农林、材料、能源领域人才35名,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需求40余项。五是提升自主培养人才能力。优化中高职院校学科设置,裁撤就业状况不好的专业3个,新设立热门专业4个,34个专业纳入“1+X”证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新增订单式、学徒制培养校企合作单位20家,培训学生500人。

2.建设承载人才发展的创新平台。一是推动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化工环境治理改善、石化智能防控技术开发,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成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抚顺工作站。加快推进辽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确立纳米材料制备等实验室17个,在石油化工、聚烯烃新材料、精细化工等10个领域建立相应的产业联盟和技术平台。积极推进辽宁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在“油泥无害化处理”“煤矸石综合利用”“有机质肥料应用”等方面与域内外企业开展合作。新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家。二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荐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雏鹰”“瞪羚”企业23家,新注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10家企业进入省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62个项目(产品)纳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工业企业创新产品名录。三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活动4场次,16家企业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大连化物所、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40余项。开展“教授博士服务抚顺行动”,中国化工学会、省化工学会等60余位专家教授先后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50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4亿元,吸纳金额达14亿元。

3.深化改革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一是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进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现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互通互认。指导企业和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进行自主评价,12家单位具备对内开展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资格,9家单位具备面向社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资格。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双肩挑”。对获得国家级技术奖励的技能人才,直接晋升技师等级,破解人才使用瓶颈。二是落实人才服务举措。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深入企业举办专场评委会,为59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现场评定职称。建立“重点企业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名单”,精准提供出入境便捷服务。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集中办事窗口”制度,简化人才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年初以来,31名人才通过“温馨抚顺人才专户”办理落户手续,为7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需求,为251名人才提供健康体检服务,进一步为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创造良好条件。

二、存在问题

1.人才吸引力不强,经济发达地区对我市人才的虹吸效应依然明显。全年21岁-30岁新增社保缴费人数不足1700人,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流失率约为80%。

2.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全年仅有2家本地企事业单位共引进9名国内其他地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的人才,而仅医疗卫生系统流失的高层次人才就达9名。

3.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受经济和财力影响,人才专项投入逐年减少,2021年列入预算的市级人才专项资金为1072.4万元,2022年为500万元。

4.用人主体引才作用发挥不够。受疫情、市场等因素影响,企业产能较低,导致引才积极性普遍不高。35家市属国有企业全年招录高校毕业生68名,平均每家企业不足2名。

三、2023年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高地,推动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好“十四五”时期科技人才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1.倾心引才汇智。围绕高端精细化工、冶金高端新材料、新型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积极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和各级各类实用人才,特别是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研团队,促进智力资源向产业前沿、项目一线和骨干企业集聚。

2.悉心育才培智。深入实施“抚顺英才计划”,重点发掘培养创新发展所需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破解人才发展瓶颈,给予人才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支持力度,为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搭建舞台、拓展空间。统筹培养好经营管理、乡村振兴、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领域人才。

3.精心用才兴智。积极开展“校地人才双向行”“教授博士服务抚顺”等才智对接活动,搭建产学研用交流融通平台,促进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持续开展科技特派活动,引导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深化“学会入抚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骨干企业需求,加大专家工作站、联系点和学会服务站的建设支持力度,架好域外专家服务抚顺桥梁。

4.真心尊才重智。疏通人才新政执行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优化办理流程,确保政策便捷高效。持续丰富完善人才服务举措,将人才服务抓手向更多领域、更广范围延伸,不断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选树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工匠精神,营造识才爱才敬才良好环境。

 

 

 

         主办单位: 抚顺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3月2日